工业老城的长生之术

发布时间:2013-06-26      新闻来源:一览稀土英才网

   

        钢铁业进入由大做强的发展状态。龙头老大包钢在金属深加工园区搞了个550亿元的综合技改项目。据包头市发改委产业协调处一位处长透露,这个集高起点、现代化、集约化原则和节能环保理念为一体的重大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新体系建设年底即将竣工投产,相当于再造一个现代化新包钢。
  同时,包钢主攻产品的升级换代,2012年就开发出192个新品种,这使其产品达到39个系列432个钢种,堪为国内产品种类最多的钢铁企业。其万能轧机、冷轧和宽厚板、直径159毫米和460毫米无缝管生产线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钢轨生产能量达到世界最大。
  装备制造业正在逐步走向高端,有望取代钢铁成为包头的第一大工业产业。
  在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规划的6个园中园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机集团的中国兵器包头装备高端园。
  这个意在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端装备园,目前围绕重车全产业链引进的配套项目,7成以上都是产品高端、制造技术先进、工艺设备一流的。项目建成后,相当于建设了一个“新一机”。
  包头市青山区区长郭文焕认为,高端装备园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将会拉动包头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
  除了高端制造园,还有一件标志性的事件让包头装备制造业在高端化上迈出关键一步。
  北重自主研发出世界首台3.6万吨垂直挤压机,打破了先进国家的技术垄断,每年为国家节省100亿元的采购费用,成为国家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后续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由于产业链延伸、产品升级、产业多元化,包头的传统产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经受住了2012经济的震荡。
  钢铁业在钢价暴跌、市场缩水的阴霾下依然坚挺。包钢全年出口钢材101万吨,创汇6.6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13.3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将成为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企业。
  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同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增加值2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5%,对工业的拉动居全行业之首。2013年装备制造业园区将建成千亿元级园区。
  这些产业的抢眼表现,让包头市对其在后工业时代发挥更大效益充满信心,并寄予新期望:把包头建成我国西部地区以钢铁和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产业基地,以及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
  新兴产业强势来袭
  依据“8337”发展思路,包头要打造国家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和核燃料元件生产新能源基地,以及自治区新能源输出基地和新型煤化工基地
  对于不想再靠拼资源打天下的包头来说,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主导,就算不上真正的转型。
  “包头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在快速成长,占工业总值的比重已达到11.9%,正在构筑产业竞争的新优势。”郭甫欣用数字说话。
  据包头经济界人士分析,作为包头经济未来的引领和地方经济的增长极,战略性新型产业之所以来势迅猛,有一个关键原因:包头的新兴产业不是一哄而上,而是立足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势之上的发展,走的完全是“包头路径”。
  言出有因,新能源产业一起步就注定了它顺风顺水的发展路线。
  2012年末,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巴音1号―7号风电项目落户达茂旗,这个国家最大规模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超过刘家峡水电站。
  这个风电大项目的落地,与包头2780万千瓦优质风能的储量不无关系,但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凭借它,包头的风力发电已形成了一个拥有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生产安装的完整产业链。
  “这样的发展条件和优势不是其它地区能比的。”包头市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从宏伟称。
  光伏发电也是如此。包头有居全国第二位的太阳能资源,有丰富的硅石矿产,还有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兴伏电站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
  所以,包头有着豪华阵容的风电、光电产业布局也在情理之中。丛宏伟介绍:“现已在风能和太阳能富集区规划了9个风场和8个太阳能光伏电场,规划装机容量分别为1800万千瓦和130万千瓦。”
  他还说,目前正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新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进行风电、光电同场布局建设,开启风光互补、稳定上网的新能源时代。
  一个优势突出的风电、光电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还不止于此,核电更是包头新能源产业中的一个惊喜。
  今年春天,世界首条工业规模的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在包头奠基。标志着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跨入国际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域。
  有专家认为,项目将带动包头核电燃料产业的发展。
  由此,包头形成风电、光电、核电、生物质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并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核燃料元件生产新能源基地和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新型煤化工产业则因起点高、水平高、技术领先,很快成为行业风向标。
  位于九原区的神华煤制烯烃项目,是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煤基甲醇制烯烃工业化示范工程。它的开工投产,实现了传统煤化工向石油化工产业的延伸,开创了世界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的新途径,奠定了我国在煤基烯烃工业化生产的国际领先地位。
  神华煤化工包头分公司副总经理胡先君,把这个国家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称为“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凭借它,“九原工业园区开始大力引进相关联的项目,打造烯烃产业集群,引导和促进烯烃就地转化增值。所以,这种示范性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新型煤化工产业。”
  事实如此,以这个大项目为引领,包头新型煤化工整体都有上了层次,现正在打造资源优化配置、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生产链条有效衔接的新型煤化工产业格局。
  再加上泛海煤化工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开工,包头很快将成为自治区的新型煤化工基地。
  稀土新材料产业近年来势如破竹的发展,让包头走出了“有原料没效益,人参卖个萝卜价”的尴尬处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稀土之都”。
  近几年,包头在稀土功能新材料上的每一个研发成果都能在业界引发一场地震。利用永磁材料研制生产的核磁共振成像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利用发光材料生产的节能灯,登上发光材料行业的制高点;利用储氢材料研发的镍氢动力电池,批量出口美国、欧洲市场……
  这也是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专家黄焦宏最为钟爱的一个产业:“作为稀土产业的延伸,只有重视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才能把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稀土打造成包头的品牌产业。”
  为了重点推进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稀土高新园区专门建设了稀土应用产业园,打造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品产业集群,建了6条深加工产业链,吸引了一批相关高科技项目的落地。
  目前,稀土新材料终端应用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已拓展到电子、通讯、风电、医疗等高端市场。
  这一产业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促使包头做出这样的定位:要建成国家重要的稀土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走向前台
  依据“8337”发展思路,包头要构筑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有人把2012年称为包头的“院士年”。仅仅两个月之内,就有北方重工特种材料院士工作站、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以及包钢院士专家工作站、稀土院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揭牌,展开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工作。
  这个消息释放出一个信号:包头经济的发展以后要靠科技创新来驱动。
  “这可以说是包头转型升级最核心的动力,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撑,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的提升发展,都是纸上谈兵。”一位包头经济界人士认为。
  这也是郭文焕的心声。曾任包头装备制造园区管委会主任的他,对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看得很清楚:“一定要有核心技术,才有核心竞争力。”
  而解决这个软肋的最好办法是引智。
  去年,装备制造园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北大工学院,成立了包头研究院。目前正在筹建13个研究所。所涉及的15个研究项目都与包头的重要产业相关。
  研究院一落地,先送上两个“见面礼”。
  ――正在研发的汽车节能系统,北奔兴趣强烈。
  ――研究院下属企业利用攻克尼龙细化的世界性难题,当年就有了收益。
  可以预见,随着研究院直接与园区内企业对接,让“企业出选题,北大去攻关”,装备制造业将会收到更多“礼物”。
  郭文焕表示,为了让研究从成果到转化都能在园区进行,园区还为研究院提供了产业化基地,今年开工建设。
  北大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助理院长庞永清也说:“每年都要有2―3个研究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像这样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包头的企业和园区中比比皆是,而且均会碰撞出火花。
  包钢与东北大学合作,实施了低成本高性能钢材产品研发技术平台,开发了100多种新钢种。
  北重与清华大学合作,不仅诞出了3.6万吨垂直挤压机,重装高温式炉的燃烧优化设计项目,也将填补国内空白。
  包钢和稀土院士专家站的成立,将推进包钢实现铌、稀土、铁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稀土高新区与中关村“联姻”,将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
  装备制造园牵手北京理工大学,主攻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研发。
  ……
  合作层面甚至还深入到优势产业上,已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成了稀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型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近年,包头与50多所国内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突破了企业在生产工艺、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
  产学研合作提速,促使企业科技创新的热度升温。5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纷纷联合创建或自建研发机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北重、北方股份公司、北奔等均在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一机也在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到2012年,包头已建成国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4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1家,居全区之首。
  这些研发平台承担了85%以上的国家和地方科技开发项目,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专利申请量过千件。
  相应地,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所在的园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稀土高新区被确定为国家稀土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等9个国家级基地或中心,包头装备制造园区被认定为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资源的聚集,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包头成为稀土人才高地和冶金、装备制造人才高地,牵引着更多国内外高端人才的脚步。
  仅稀土高新区,靠着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的创业环境,靠着“海龟来创业,国企来配套”的诚意,近年累计吸引归国创业人员269人,领办创办企业26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10项。
  一流的科研机构,前沿的技术,高端的人才,把包头推向了构筑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平台。
  数字最有说服力:包头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占自治区的40%;产值达到750亿,占全市工业产值的23%。
  核心技术有了,产业动力足了,转型见效了,工业老城焕发了持续的生命力。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
技术电话:0755-86153989  销售电话:0755-86153429 客服信箱:geo@job1001.com